|
|
|
| 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0集课程复讲 |
|
尹水文学长 |
|
|
一、如何灵活应用“长者立,幼勿坐,长者坐,命乃坐”这句经文? “长者立,幼勿坐”。当长辈站着的时候,晚辈我们不要坐,等长辈叫我们坐了我们再坐,这是进退之礼。学礼仪也要学得灵活,不可以学呆了。比如在一些公众场合,如厕所、电梯里,我们看到长辈来了,我们要不要行礼?那就不用了,打个招呼就好了。所以我们要顺势而为,因地制宜。 “长者坐,命乃坐”。有一位老师到一个单位去,跟当地的负责人在谈话,对方是个女性。结果站了很久,这个女性她就坐下来,一坐下来,我这个朋友因为她是长辈,“长者坐,命乃坐”,但是长者没有说,他还是继续站着,这位长辈她都必须头一直仰着。突然这位长辈觉得头很酸了,她说:你坐下来吧!我的头都快受不了了。当我们看到别人已经在那里仰头而望了,不等长辈叫你坐,你就很自然的坐下来。所以学不可以学呆。 二、“尊长前,声要低,低不闻,却非宜,近必趋,退必迟,问起对,视勿移”要如何引导孩子做到? “尊长前,声要低”。在尊长前面声音也要放低,不然会影响到长辈他们的谈话。现在的孩子对于什么时候应该讲话,什么时候不应该讲话,这个分寸的拿捏比较缺乏。往往一群孩子遇到一起,就控制不住,大吼大叫,都快闹翻天了。这个时候我们长辈要适时去制止,不然等他都已经习惯,就很难再把他导正过来。 “低不闻,却非宜”。假如跟长辈讲话都讲不清不楚,那就很失礼,所以跟长辈讲话,要让长辈很清楚我们在说什么。 “问起对,视勿移”。讲话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对方,看着长者。当孩子对人讲话眼睛都不专注,代表他的心没有恭敬,很浮躁。所以这些小细节,都需要我们为人长者好好用耐性去教导,慢慢让他能循规蹈矩,处处替人着想。 “近必趋,退必迟”。遇到长辈要快步上前,不要让长辈等太久;等跟长辈谈完话了,我们要离开,就慢慢退几步,然后再走出去。 三、“事诸父,如事父,事诸兄,如事兄”是什么意思? 这个“诸父”跟“诸兄”,在古代它的意思是指伯伯、叔叔,可以延伸到像舅舅,就是长辈,伯伯、叔叔、舅舅这一辈的;“诸兄”,堂兄弟、堂姐、堂妹,还有表兄弟、表姐、表妹这些亲戚关系。我们可以回想一下,这些叔叔、伯伯也都是伴着我们、照顾我们成长,也不知道曾经抱过我们多少次,在心里面祝福我们健康成长,也都是很关怀我们。俗话说,“受人点滴”也要“涌泉相报”,有这样的态度人生才厚道,人生才会充满欢喜。 这个“诸父”除了指有亲缘关系之外,我们可以把它解得再广泛一点。“诸”可以当众人,也就是侍奉任何一个人的父母,我们都要有恭敬之心;对待任何人的兄弟姐妹,我们也要有爱心,也要关怀。当我们是用这样去解,整个心胸就会非常开阔,量大福也就大。 感恩诸位学长,我的复讲结束了,谢谢大家。
|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